Chelle 发表于 2019-12-23 16:54:22

天台 | 山水神秀

图/文:许金芳
      天台山地缘虽在省内,早就想去看看,但一值没有成行。丁酉鸡年工会委托长兴锦绣旅行社组织了一次疗休养,我报名参加。农历九月二十六日早晨,由谢晓杰带队坐车往天台,中午抵达。

      银轮阳光饭后,往5a级景区石梁。天台山地区属典型的花岗岩山丘地貌,穹窿状花岗岩体,雄伟浑圆,峰峦连绵。车外雾雨濛濛,山路弯陡险滑。汽车慢行在上山路上,我们远远就看到一座赤色的石山,山顶宝塔高耸,望之如城。地导告知是赤城山,为天台的标志性景物。车行40分钟我们到达石梁。
      景区为峡谷,出入为一口,呈东北走向,步行至石梁飞瀑来回需2小时。我们循溪涧石道行,树木参天,映荫溪涧;桥阶相连,亭台相望。越岭翻岗,路旁秋叶似花,令人攀历忘累。一路古木挂牌且有碑文说明,俨然是座天然植物园。有百年以上的大叶冬青、四百年的木荷、200年的紫茎和甜槠、300年的天台鹅耳枥、200年的雷公鹅耳枥、150年的枫香树和枫杨,还有马尾松、东南石栎、江浙钓樟等珍稀物种。

      我们到了小铜壶瀑布,朝上望,山崖形如瓮胆,内壁色如青铜,光滑如镜,像极了一把硕大的铜壶。瀑布两旁的岩石好似两猿对饮,一状如饮,一状如品,形神兼备。瀑流汇成的潭畔巨石,称“迎宾石”,有着离奇的传说,相传为当年五百罗汉观瀑时所坐,湿润中透出迷人的神话色彩。

      路旁有块碑,石碑上刻着文字:“铜壶”景观学术上称之为“壶穴”,花岗岩中壶穴的形成,除了水的冲刷之外,还跟特定的地质条件有关。该地发育为东西向断裂构造,形成巨大峭壁,同时伴生南北走向的节理,局部还产生小型环状节理,在南北向节理与环状节理交汇处,岩石比较破碎,在水流长年累月的冲刷下就形成了“铜壶”。
      过索桥,行山下,“天下第一印”在溪畔。石印是一枚天然与人工巧妙结合的巨石。印体长约6米、印面边长4米,上篆刻“法华晨光”四个大字。“法华”指佛教天台宗经典《妙法莲华经》,是大乘教义的集大成之作;“晨光”寓天台山最早沐浴大乘佛光,是天台宗的发祥地。

      继进,山随涧转,路随山行,沿途涉目成赏。过“不二法门”、“天然大佛”,至“应真沐浴潭”。潭水澄碧,宛如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又公里许,抵石梁。仰观飞瀑,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从天生石桥(梁)下两巨石间溅出来,穿梁下而过,不复是一幅整齐平滑的白布,恰似天上银河倾泻而下,声若雷鸣。下溪跳走卵石,停足石蛋,细观千古石梁,一石横空,真仍大自然的杰作。瀑以梁奇,梁以瀑险,极为罕见。梁长约7米,梁面宽不盈尺,如苍龙耸脊,横亘在两山峭壁上,桥左上为方广寺,右端有凸石。山水石寺奇妙结合,巧夺天工,石梁这种花岗岩经瀑布冲蚀形成的天生桥,在世上独一无二,人称“天下第一奇观”。
      观景台旁立碑铭文:石梁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花岗岩天生桥,它的形成需要具备独特的地质和岩石条件。从内因上看,这里的岩体内存在着纵向和横向的“两陡一缓”的裂痕系统;从外因上看,“极级而下的瀑布”为“冲蚀成梁”提供了足够的水力。
      傍晚返天台市区,餐于四季阳光,畅饮。宿天台雷迪森容园酒店。

      二十七日上午,游览国清寺。隋代古刹国清寺,为佛教汉化第一宗天台宗发祥地、日韩天台宗祖庭,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

      走在南北向的滨溪林荫步道上,秋色正浓,四顾五峰环抱,耸立在山坡上的千年隋塔分外醒目。洼地菜蔬青绿,环境幽雅,似乎一草一木都有佛性。抵五峯胜景门坊,右坡有一棵挂牌200年樟树,老杆屈曲斜伸旁盖,樟林梵音洗涤人的灵魂。过寒抬亭,双涧回澜,左溪岸立有一块碑,石碑上刻的是“一行到处水西流”。

      这当儿右有徽派建筑,黄墙写着“教观总持”四个大字。再往前走,不一会儿到了丰干桥,似龟背横涧上,过桥,墙上黄底黑字书“陏代古刹”四字,为赵朴初所写,“陏”字少“工”。导游讲了出处:清代雍正年间,民间在寺前建有加工厂,有妨寺庙观瞻,雍正帝下旨,拆除工厂,赵故意为之。
      我们从“国清讲寺”门厅入,门有楹联:“倚五峰临二涧胜迹长新,创六代盛三唐学风远播”。读之使人对寺庙胜境悠史心生赞叹。佛教净地,凡人都为环境所染,我轻抬右腿跨门槛,国清寺青瓦黄墙便在眼前。庭院石道阶梯上升,寺殿正前有一对汉白玉清代北方石狮守殿护院,雄纠纠气昂昂,皇家气派。导游说:这对石狮左公右母,来自京都故宫,是上世纪70年代周总理为迎接时任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到访,特意安排运来。

      穿过国清寺是雨花殿。殿庭气宇轩昂,二棵400年树龄的香樟和二棵400年树龄的柏木,悉两人围,成正方形前后平行排列,高大挺拔,梢出殿上。

      过雨花殿是大雄宝殿,殿内供奉明代释迦牟尼青铜塑像和众多佛像,悉用红绸包盖不露佛身,凡人不解其意。我问僧人,原因是后天,即农历十月初一国清寺典纪1400年佛像存世大庆,佛像重塑了金身,故包裹,典庆开光后再与众生相见。

      游步道从大雄宝殿后伸展,游宾择阶而上是名扬四海的隋梅景点。景点内有亭,旁有陈钟祺、赖少其等所书的“隋梅”及跋语。时值初冬,老梅木叶尽脱,树杆曲屈奇诡。隋梅传为隋代寺院初建时天台宗五祖章安大师手植,迄今已有1400多年,是国内最古老的梅树之一。导游慢言慢语地说,文化大革命中,国清寺遭劫,隋梅濒临枯死,中日邦交古寺全面整修后,枯木回春。现今千年古梅春天花满枝头,秋天果实累累,实为盛世一大奇观。天道轮回,佛慧千秋,真乃神梅。
      与隋梅一墙之隔是一座挺高雅的殿亭,名“法乳千秋 ”。东向正对千年隋塔,留影拍照的人排队。园中古松藤缠,林立苍秀,树上黄雀鸣叫松鼠跳跃,仰瞻天空,斑驳陆离。殿內不供菩萨,从左至右分立等高《大师天台得法行迹碑》、《天台智者大师赞仰颂碑》、《赠别最澄大师诗碑》三石碑。

      “法乳千秋”转向左是观音殿。游道经“中韩天台宗祖师纪念堂”、“知恩报恩碑亭”,到“三贤殿”。三贤殿为奉祀唐代国清寺高僧丰干、寒山和拾得三位贤人所建。后人称他们为三大士,分别为阿弥陀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的化身。其中寒山尤为著名,有诗三百余首传世。我站在寒山大士天台山诗墙前,默默诵读:“云山叠叠连天碧,路僻林深无客游。远望孤蟾明皎皎,近闻群鸟语啾啾。老夫独坐栖青嶂,少室闲居任白头。可叹往年与今日,无心远似水东流”。思绪良久,对照六十年人生浮想联翩。不觉错了时候,离了团队,路多迷津,竟然找不到出口,只得从原路返回。

      到了国清寺,元代罗汉塑像、东晋王羲之的独笔鹅字碑等一些闪烁着千年古寺历史与文化辉煌的胜迹也没有看到,留下余憾。

      正午车返天台县城,中餐于景区不远处的海坑饭店,大家觉得人均40元的饭菜有点“啃”。

      下午休息,晚餐仍在四季阳光。仍宿雷迪森容园酒店。

      徐霞客游记开篇《游天台山日记》,“双阙所夹而环者,即为琼台”一直牢记,来天台,当然要去看看。九月二十八日上午,赴国家4a级景区,天台山百景之首、人间仙境琼台仙谷。

      峡谷西北东南走向,主道来回1800米,大涧中流,怪石连叠,两旁山露石骨,攒簇夹翠。以奇峰、危崖、怪石、飞泉、异瀑、碧水而著称,素有“五岳归来不看山,琼台归来不看谷”之说。
      昨晚下雨,晓霁转阴。车停在百丈湖东岸的入口广场,广场上高2米长约50米巨型琼台纪事浮雕壁画翰龙塑虎,人物栩栩如生;隔湖西望,赤黄色岩峰平面直立,“琼台仙谷”四个红色大字遒劲雄健。

      路随峡谷转,沿游步道向西北行,穿迎宾洞,从思仙桥上晃悠悠过,草木斜生石壁,晋代孙绰的《天台山赋》青石碑立于西桥头。眺“仙龟守谷”“琼楼玉宇”诸景点,都在雾中。

      过仙湖洞,眼前豁然开朗,摩崖石刻“雨天飘仙雾,晴日现彩虹”涂成金色,四顾奇峰错列,岩壑环耸。八仙湖的一泓碧水犹如一颗巨大的蓝宝石镶嵌在峡谷之中。栈道廊桥飞架在湖口,桥下飞流直下,下瞰数十米,向东南泻去,下视深谷远望绿水如练,温情脉脉。湖中白鹅群游,渔船浮行。

      廊桥西头,立有《琼台仙谷碑记》石碑,记述景区人文历史之丰富和开发之艰辛。沿临水栈道游览,栈道贴湖西岸,随水岸弯曲,两边山岩造型奇特,翠叶纷披。眺望山上“霞客探路”、“李白吟诗”、“神龟领航”、“镇山元宝”、“群仙聚”诸景点,活灵活现。隔湖相望,山壁上刻有王羲之的墨宝“通玄”以及当代书法家骆恒光的题字“过灵溪而一濯,疏烦想于心胸”,为湖山增色。

      我坐在八仙茶楼小憩,闲看人文山水都是奇观。抬步上坡,有亭翼然其上。上坡下坡,石径通幽,内多松荆枫栎。翻过一岭,步步是景,景景有文,“仙府城堡”、“仙湖集韵”、“抱子赏月”、“仙翁采药”、“天马行空”等栩栩如生。前有群石竖于宽水中,个个圆头秃脑,俨然神仙踏波。路阔处,众画家在作画写生,专心致志。抬头望,峰峦错耸,驼峰夹映,任意拍照都是如画景色。
      峡谷越来越窄,碎石铺筑的游道更加蜿蜒曲折,两旁满是林木,遮天蔽日。涧中石蛋堆积,水走蛋间,滔滔汩汩。下坡走进悬空廊,也怪,没有廊柱,挂在绝壁上,活像一只展翅的飞鹤凌空栖歇在悬崖上。扶廊拦可南眺山脊“公豹听泉”、“虎啸长林”景观。廊中岩壁上刻有一枚大大的古钱,中间有一个“口”形方洞,周围四方有4个偏旁之字,和同一个“口”相配,可读成“唯吾知足”,有知足常乐之意,让人开怀,摸一摸石钱,可能会灵气上身,财运滚滚。

      登上观景台九峰台,周围的九座山峰,按100:1的距离塑在平台上。正阳、笛仙、铁仙、纯阳、仙姑、果老、采和、国舅八峰弧绕。中间一峰名为紫阳峰,像一位戴着瓦冠的道士,伫立在八仙面前,静听诸仙传道。

      行至“玉帝圣碑”,条形石碑插在涧间,怪石成堆如浪,数十米一路连到“金庭洞天”,如游龙伏虎,似神鹰戏龟。最大一石凌架涧中,下圆上平,面泛青光,可立数十人。我们从无栏拱桥过仙桥跨涧,驻足悬崖栈道,同游的朋友指指点点,细看西峰,这是“秀谷隐仙”,那是“慈航普度”,我愈看愈像。山上二飞泉自上来注,从石罅中平行下泻,势甚纵横,汇转同入同一潭里,经下口石缝流向东南。
      抵悟真坛,神坛为天门岭群峰夹峙中的一方平地,道教文化积淀深厚,为道教南宗宗祖庭。因张伯端的《悟真篇》为道家研究内丹的经典,名传四海。张伯端字平叔,号紫阳,是天台县东林张家塘人。据《山西通志》记载,张柏端在成都天回寺,遇异人刘海蟾,得到提炼金丹的教授。晚年返回故乡,高寿99年,在青山绿水中终老。

      从蛰居洞天门进入穿过悟真洞,便见壮美百丈崖瀑布。飞瀑流泉,层林叠翠。瀑自山间石门而出,飞珠溅玉,雷轰瓶炸,直泻翻波卷浪的龙潭之中。潭亩许,如石瓮,口窄腹宽,深不可测。诗仙李白诗云:“百丈素崖裂,四山丹壁开。龙潭中喷射,昼夜生风雷……”
      主游道至峡谷底,路向山上去,甚陡,望而止步,路牌指示上有仙人座、黄帝祭坛等景点。原路返回。

      中餐于天台银轮阳光,下午车赴仙居。下槢仙居帕菲克精品酒店211。

      二十九日,早雨,午霁。于仙居乡下神仙八大碗用过中餐。下午到有“太白梦游处,烟霞第一城”的国家5a级景区、国家风景名胜区神仙居游玩。

      景区是仙居国家公园的核心区,总面积22.32平方公里。神仙居古名天姥山,又名韦羌山,属括苍山脉韦羌山系,主峰大青岗,海拔1270米。
      历史上由诗称仙的只有李白一人,其代表作之一《梦游天姥吟留别》,吟诵天姥山云霞明灭的奇幻美景,天上人间,发挥得甘畅淋滴。诗中所写的景象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终于如愿一饱眼福。

      我们从景区北入口,不远处便是西罨寺遗址。古西罨寺,为宋雪崖禅师留居之地,曾经香火旺盛,今存遗址,其地峡谷清幽,崖瀑环立,巨峰摩天,如一叶风帆,故称“西罨慈帆”。寺东侧两座山峰相对而立,相距仅百米,形成一道天门,称为东天门。景区导游说:每年农历廿二,太阳从山峰的中间冉冉升起,好像两座山将旭日一点一点托起一样。而寺址南有“羞女峰”,男人看了笑呵呵,女人看了羞答答。峰高约20米,流纹质火山岩石柱构造,可分两段,上段较之下段要粗,形成上大下小模样。西有两侧陡立的孤峰,相互对峙,气势雄伟,如一扇敞开的巨门,为“西天门”。北为挂榜岩,南为擎天柱,两峰相对高度300米,相距100米,为摩天峡谷的出口。
      过问仙桥,展现眼前的是典型的江南峡谷风光,泉声叮咚,林木繁茂,内多红枫、鹅掌楸、马尾松和枫杨。一路岩奇、瀑雄、谷幽、水清、雾美。

      前面路东出现一片杉木林,挺拔秀长,一棵两杆,甚奇,名“情侣林”。林西南崖壁上有一倚靠断崖的岩块,如少妇,眉目传情,鼻翼饱满,嘴唇轮廓分明,名“睡美人”。沿游步道再行百米,仰见东南一巨石与岩体相连,酷似人的侧脸肖像,因其形象刚毅,被命名为“将军岩”。

      抵北海索道站,站东有上坡石级,行不远有飞爆垂直泻下,下有一潭,真可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因南天索道检修,我们从北海索道上、下。上至山巅,由北向南,四顾群峰林立,气象恢弘,下瞰山峦层叠,云霞明灭。远眺山下,烟树深处,阡陌纵横,藏着村庄城邑。
      天时霁时雨,数公里的旅程均在数百米高的悬空栈道上蜿蜒行进。心中有佛,处处皆佛。悬空栈道分菩提道、般石道、因缘道、观音道、飞鹰道、无为道等,都是与佛有缘。菩提道上石壁巍峨,烟云缥缈;如来佛祖,佛相庄严。般若道上极目眺望,有缘者可观佛祖讲经、诸佛齐列听经之宏大场景。因缘道上鸟鸣婉转,移步换景,如置身画卷之中行走,虽有陡坡亦不足道。观音道上,绿树成荫,霞彩万道,千年老松默默护佑。飞鹰道惊险奇绝,有情人偕手同行,两心相印,情定三生。无为道则颇具仙风道骨,林涛阵阵如箫音,宁静悠远;立于台上可下视幽深峡谷可见天姥修道。

      神仙居之旅,犹如一场朝圣寻心之旅,行走其间,有缘之人无处不佛,无处不仙,无处不美。细细品味,神仙居住进心间,心性平和明慧,人就自在愉悦。

      是日,晚宴于仙居广电对面的衢州人家。仍宿仙居帕菲克酒店211。

      十月初一日,早餐后骑游永安溪绿道,永安溪是仙居的母亲河,溪水清澈,风光无限好,是上天给仙居的赐予。徜徉其间,会渴望心中有一条永安溪,承载着思念和希望,驱逐喧闹,沐浴阳光,岁月静好。
      中餐于仙居柴米油盐私房菜。下午返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天台 | 山水神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