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lle 发表于 2020-7-11 15:46:13

骑游妙峰山记

骑游妙峰山记图/文:许金芳
      关注妙峰山,缘于戊子年长兴县“茶缘天下”举办陆羽茶文化节,作为宣传组成员,自然对1200多年前茶圣的墓葬地妙峰山有所了解,但纸上得来终觉浅,产生了想去妙峰山的念头。戊戌九月初十,天气晴朗,我邀建洪骑自行车去寻访茶禅文化胜地妙峰山。

      迎着朝阳,南行上长吕公路,骑过吕蒙大桥,经龙溪村骑过胥仓桥,沿西苕溪南堤向东,再折向南穿过荻家㘰村上11省道,抵吴兴区妙西镇潘村,村道东拐西弯,使人分不清方向,导航也失去作用,返迂回五六里,莽行巷弄中,问信至后沈埠村,沿新浇柏油路,从龙泉寺到杨湾村,见湖州高铁站,入山道 ,向西进入湖州国际乡村旅游度假区,至妙峰山所在地吴兴区妙西镇楂树坞村,推车上盘山窄路。

      妙峰山位于湖州西南,座落在湖州名刹栖贤禅寺西,距离湖州城约8公里。南麓是20世纪90年代为纪念茶圣陆羽而开发的“湖州陆羽茶文化旅游区”,而今投资商大手笔规划打造,投巨资大兴土木,更名扩建为“湖州国际乡村旅游度假区”。山上有景点“慕羽坊”、“陆羽墓”、“皎然塔”、“三癸亭”等,山下不远处便是湖州高铁站。

      妙峰山是当年陆羽研究茶道、从事各种茶事活动的重要活动地点,山体挺拔秀丽,登上峰顶,湖州城尽收眠底。东可望西苕溪,北可眺太湖,南边是村庄、平畴、旷野,一派原生态自然风光。

      我们把自行车停放在山脚下停车场,顺着南坡徒步上山,好清静的去处啊。沿着石筑的山路,两旁草木葳蕤,毛竹松树遮天蔽日,茶窠桃树点缀其间,路上橡果野栗随处可捡,真可谓“半山毛竹半山松,竹林深处景色浓”。山麓缓坡处连片的竹林,有的是杆型粗大的竹笋两用林,有的是环绕在农舍竹漾荡,棵棵枝繁叶茂,墨绿可人。

      约二里,到慕羽坊。绿林中竖四柱石牌坊,青石板路从坊中过,中间两柱上有楹联:“苕水长流璀璨茶经传四海,妙峰聶立辉煌圣绩耀千秋。”两侧石柱楹联为:“深入幽林茶圣诗僧留胜迹,崇登三癸惠风丽日聚群贤”。

      又里许,至陆羽墓。陆羽,长兴乡贤,为太湖望县添色不少,公元733年出生于复州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县),名疾,字鸿渐,自号双苎翁,又号竟陵子,三岁父母双亡,由竟陵龙盖寺主持积公禅师收养,自幼得其教诲,深明佛理,又因积公好茶,故从小就习得茶艺之术。公元756年,24岁的陆羽渡江南下来到湖州境内的妙喜寺,先后在湖州和浙西地区,尤其在长兴顾渚山,隐居五六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茶业专著《茶经》。

      公元805年陆羽72岁,逝于湖州。1993年湖州人民在妙峰山上重建了陆羽墓,2008年又重修。墓道依山势三级叠上。两个平台,以青石板铺设,凌空架设,能同时容纳数百人公祭所需,平台边缘设防护栏板。四周苍松翠竹林立,森森肃穆,令人起敬。第二级平台竖有两块石碑,“重修陆羽墓记”和“赞助者名单”,正中央敬立石质墓碑一块,上刻“大唐太子文学陆羽之墓”,下置祭台一副。第三级平台上,墓堆为石砌圆柱形条石,石面打磨平整,石缝结构平直匀称,墓顶种有万年青,墓前有“八”字形带状边坊种植茶树,墓圈砌成拱形,上嵌37块黑色大理石,以小楷镌刻《茶经》全文。

      循路上山,一路所见橡果野栗满地,榛莽葳蕤,抵唐代僧人皎然的墓葬地——皎然塔。皎然与陆羽有忘年之交,感情笃深,生于公元720年,俗姓谢,字清昼,今湖州市长兴县北杨桥人,是大诗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出生于名门贵族,书香门第,幼负异才,子史经书,诗文吟咏,各臻其妙。但科考不顺,怀才不遇,故放弃仕途,寄情山水,游于三教,不知所归。早年在杭州灵隐寺学佛,后为妙喜寺住持。大历三年(公元678年)到杭州守直大师处受具足戒,赐法号为“皎然”,是朝廷认可的住持僧。他不仅是禅门高僧、诗僧,还是大唐著名的茶僧,陆羽写《茶经》离不开与皎然的鼎力相助,逝世于贞元末年。

      眼前的皎然塔有碑文介绍,是1996年重建。整座灵塔由塔墓、塔身、塔顶三部分组成,高2.5米,塔基为八边形倒扣莲花缸,高约0.7米,塔身为正八棱柱,高约1米,正面书“大唐妙喜寺皎然上人之灵塔”,塔身每个侧面均于塔基石相对应,上镶黑色大理石,分别刻有皎然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孟效的《送陆畅归湖州,因凭题故人皎然塔、陆羽坟》以及1996年冬重修皎然塔记事,塔顶为青砖八角帽型,帽楼上下各七层青砖,逐层伸出,顶端置石雕莲花坐佛一尊。

      瞻仰灵塔,诵读诗文,让思想的翅膀穿越千年,品味唐人之间的动人故事,但引诗情到碧霄。久之,继上,林木中中鸟鸣婉转,木叶半绿半黄,往复创变,“三癸亭”挺立山顶。唐大历七年(公元772年),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任湖州刺史,因陆羽与皎然均是颜真卿的吟友和朋友,故颜真卿、陆羽、皎然等人常在一起雅聚。唐大历八年(公元773年)十月二十一日,颜真卿为陆羽建“亭”一座,因建亭时间是癸丑年癸卯月癸亥日,故名“三癸亭”。

      古朴优美的“三癸亭”为1993年重建,石木结构,五步见方,形状呈正四边形,台基高尺余,基座至亭子顶端高约有两层民居,四根圆石柱撑起四角飞檐,亭子顶部覆以绿色琉璃瓦,中部高耸呈锥体形状,顶端置以串行葫芦塔尖,周围四条屋脊贯通正檐,与周围苍翠的山色互相辉咉,典雅庄重。亭前有“三癸亭”碑一块,亭西北3丈处有照墙,上刻6块有关三癸亭的碑刻。

      午后,三十余里下山路,风驰电掣到后东村,沿西苕溪原路返回。到家,日已堕,累而有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骑游妙峰山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