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成为长兴网会员,结交更多长兴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东中欧旅游记(一) 许金芳\图文 甲辰三月晦(2024年5月7日),我与何宣宝、胡起翔、费雪章4位长兴旅友会同湖州10位旅友,在湖州春秋国旅孔令强的组合下,开起了一次东欧德国、捷克、奥地利、匈牙利、斯洛伐克、波兰之旅。 凌晨4:00长兴春秋国旅派车到玲珑山庄接我和长兴另3位旅友去湖州与湖州旅友会合坐旅游大巴,8:00到浦东国际机场。在领队兼导游李春昊的带领下,8:30进入2号航站楼三楼国际出发厅21号门内,11:10搭乘德国汉莎航空公司LH729班机,飞行13.5个小时于四月初一(5月8日)0:40降落德国第三大城市法兰克福机场转机,办理转机手续后转德国国内航班LH202 于8:35搭乘德国国内航班LH202,飞柏林,10:15降落。 入关后,豪华旅游大巴车(全程包用)接机,司机为波兰小伙子,和蔼可亲,凌晨1:00(当地时间21:00)与何宣宝入住柏林机场北城际酒店111房间。 德国柏林 初一,天蒙蒙亮就背了相机在酒店周边“扫街”,晨曦乍起,卯风送爽,是一个大晴天。小块花岗岩铺筑的步道整洁干净,椴木参天,白窗点缀的红色建筑规整宏大,钢塑的雄鹰扑开翅膀翼然临于方形柱顶……当地时间7:30酒店晨餐,8:30出发游德国首都柏林。 城市的灵魂,在于向内生长的文化。它像一束光,照见自己,也照亮别人。车行在柏林市,战争留下的“伤痕”随处可见,似乎在说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痛”。我相信,因为二战,柏林这座城市会给予我们丰富的体验和感悟。 身处繁华街道,一切都觉得新鲜美丽,游览的第一个景点外观威廉皇帝纪念教堂,教堂坐落在繁华街道,二战的炮火轰下了它的顶尖。有损民族形象的事与物,本应遮蔽起来,但70年过去了,这座“断头教堂”依然静静地矗立在柏林市中心,业已成为德国人记忆中的耻辱丰碑。这座在二战中身受重创的教堂,无声警示着德国人乃至全世界的人们都永远不要忘记这段历史。 体会历史的曾经,德国无疑是本教科书。议会大厦,也称国会大厦,是柏林市蒂尔加藤区的一座当代理念与历史遗产完美融合的建筑,屹立在共和国广场上。始建于1884年,多次修建,外墙保持基本不变,体现了古典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和巴洛克式的多种建筑风格。1945年4月30日,苏联红军把红旗插上国会大厦的屋顶,宣布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1990年统一后的德国联邦议会重新迁入国会大厦。在这里,我们洞察到了历史,欣赏到了穹形圆顶等欧洲最引人注目的建筑艺术和理念。 古木森森,李导领着我们从城市公园植物秘境中穿行到勃兰登堡门景点。堡门正面朝东,门前的广场叫巴黎广场,东南侧矗立着德国最有名望的阿德龙大酒店。北面是法国大使馆,南面是美国大使馆,再南面是犹太人墓碑群。往东,是一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林荫大道——菩提树大街,两旁和中央的安全岛上,四季常绿的菩提树婆娑成行,一派浪漫风情。 这座建成于1791年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的砂岩建筑,是柏林标志,也是唯一仅存的城门。门顶上是张开翅膀的胜利女神驾驶四轮马车的铜像,女神手中的权杖上,有橡树花环、铁十字勋章和展翅的鹰鹫,象征着战争的胜利。 前午到博物馆岛,这里聚集了诸多德国首屈一指的博物馆,以佩加蒙博物馆为首,岛上的五座博物馆形态各异,却又和谐统一,施普雷河从两侧流过,使它们的气势更加宏伟磅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新国家博物馆、旧国家美术馆头顶高挂乌克兰国旗,体现德国态度。 岛东端的柏林大教堂,建于1895年至1905年的新文艺复兴时期,曾是德意志帝国霍亨索伦王朝的宫廷教堂,宏伟壮观。岛西蜚声中外的洪堡大学,是欧洲最具影响力的大学之一,被誉为“现代大学之母”,历史上曾产生57位诺贝尔奖获奖者。 横架施普雷河的雅诺维茨桥,桥面平平展展车水马龙、人流如织,桥柱上刻写着“1892—1893”,飞来飞去的鸽子站在桥栏上观望,桥东的电视塔形似上海“东方明珠塔”,桥下的水面映照出幢幢起伏的楼房。 巴士在市中心穿越,停车是件不容易的事,波兰小伙子终于在弗里德里希大街找到了停车位。步行到弗里德里希大街与科赫大街的交界处,街中间出现了齐肩高长约20米,由一些沙包堆起的掩体,这就是当年那个随着柏林墙建立起来的过境哨所——查理检查站(在原址的复制品),这个独特的景点见证了一个民族的分离之痛。 掩体后是一幢简陋的小岗亭,东边苏联,西边美国。掩体前的街道中间竖钢杆挺一方匾印像,英姿的苏联红军面东,威武的美国大兵朝西。碑牌上一面写着“你现在正进入美国防区”一面写着“你现在正离开美国防区”的英文字。街面中间有一条3米左右的条状铁块,铬刻年号“1961—1989”,大概是当年美苏防区的分界线,它在无声的告诉人们那段过往的历史。 13:00,我们到施普雷河边的中餐馆大明酒家午餐,经过中国驻德国大使馆,亲切感油然而生,大家拍照留念。我的国啊,而今世界并不太平,我们要永远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午餐后驱车去观看一段保存相对长些的柏林墙。柏林墙的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是二战使德国分裂后,悲剧性的历史遗迹,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的边防系统。二战结束后,美苏冷战开始,东西两德的边界变得日益紧张。 东德政府于1961年8月13日始建“柏林墙”,全长155公里,最初以铁丝网和砖石为材料构建,后加固为由瞭望塔、混凝土墙以及反车辆壕沟等组成的设施。这道墙的建立旨在阻止民主德国居民逃往西柏林和西方势力向东柏林渗透。1989年“东欧剧变”,东德政府宣布允许公民申请访问联邦德国以及西柏林,当晚柏林墙在东德居民的压力下被迫开放。1990年6月,东德政府正式决定拆除柏林墙,同年10月3日,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和平统一。倒塌的柏林墙成了自由、和平、统一的标志。仅存的柏林墙分为几小段,我们观看的那段最长,1公里左右,墙高3.5米,水泥板结构,上部为水泥管,成了历史的纪念物。 1990年9月28日,来自21个国家的180位艺术家在这段柏林墙上创作的不同主题绘画组成了画廊。其中“兄弟之吻”是最著名的涂鸦作品,描绘原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亲吻原民主德国领导人埃里希•昂纳克的情景。1979年10月7号,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创建30周年庆祝活动上,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左)拥抱并亲吻东德总统、强硬的东德共产党主席埃里希•昂纳克(右)。柏林墙为人们展示不堪回首的历史,见证了德国的分裂与统一。 14:20,离开柏林,车向德累斯顿,在柏林的大半天辰光里,感受到了数百年的情绪体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德国人不遮丑,这是一种觉醒,也是一种大智大勇。
图文:许金芳 编辑:紫叶子 审核:施海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