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380|回复: 0

“建议专家不要建议”的话题登上了热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20 16:56: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成为长兴网会员,结交更多长兴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建议专家不要建议”,网友为什么听不进去话?


说话的专家、听话的民众,都需要培养一种“公共意识”,知道如何去阐述和理解“公共话题”。

这两天,“建议专家不要建议”的话题登上了热搜。里面是一些网友把部分上热搜的专家建议类话题列了出来,大概意思就是:说得很好,下次别再说了。

mmexport1653036845692.jpg

看看里面被摘出来的一些建议,“专家不建议年轻人掏空六个钱包凑首付”““专家称买房比租房划算”“专家称今年6月到10月是购房好时机”……大多集中在人生建议,买房成家这种重大事项。

对知识权威的反叛也不是今天才有的,很早之前就有网民把专家戏称为“砖家”,觉得有些专家的话不靠谱。这是个很有趣的现象,不能简单说专家都在胡说,也不能说网民都在反智,而是公共言论空间存在某种错位。

其实专家那些建议,如果换一个说话人,可能就不会觉得那么刺耳。比如亲戚朋友建议买房量力而行,老师跟你说别太焦虑,中介说6月到10月是买房好时机……这样看,是不是就能接受多了?

建议未必都是错,而是专家这个身份太特殊了。托马斯·索维尔在《知识分子与社会》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知识分子的工作成果,往往是不需要负责的。工程师的建筑倒塌了,医生的手术出事故了,可能都要付出相应代价。而知识分子可能不会,说出的公共意见只是参考,出错了也不会被追责。

这说明,发表公共意见的专家,和普通老百姓是没有直接利益联结的,也不需要为决策后果负责。亲朋、老师、中介,都是紧密程度不同的利益共同体,专家则不是。所以那些公共话语一旦降格成人生建议,天然就容易丧失合理性,会被视作“站着说话不腰疼”。

因此,说话的专家、听话的民众,都需要培养一种“公共意识”,知道如何去阐述和理解“公共话题”。

专家应当明白,当社会把话语权交到自己手中,并不是拿来说家长里短的。专家存在的本质意义,不是为了成一个“人生导师”,而是就公共政策提出建议,是面向相关部门和社会单元的。那些专业而宏观甚至略显枯燥的话,可能没什么网络热度,说起来也不那么痛快,但这些就是专家的职责所系。

民众也不妨理解公共言论的价值在哪,提升公共讨论的内涵。在网上一搜,一些建议被以短视频的形式流传。前后语境消失了,专业话语也不被重视,相反那些只言片语的脱口而出,被舆论郑重其事地冠以“专家建议”。

这种舆论审视的方式,不能说不对,至少是部分限制了公共讨论的意义。有价值的部分,或许正在那些前后的逻辑推导、论证分析,这些才是价值所在。至于中间穿插的那些人生指点,一笑置之足矣。

转念一想,“建议专家不要建议”成为有热度的话题,都在说明今天公共讨论不太可能只有单一声部。有价值的意见,总是在讨论中打磨出来的,不太可能再出现单向灌输、全盘接受的景象。

这对专家当然是个挑战,在平等的互联网语境之下,发言遭受审视是免不了的,必须用专业素养去获得公众认可。反过来,这对网民也是个挑战,如何不被情绪所左右,不滑向反智的极端,从众声喧哗的网络讨论里提取价值,同样需要磨炼。

来源: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清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兴海燕广告有限公司 ( 浙ICP备05002028号-1 ) 浙公网安备 33052202000101号

GMT+8, 2024-11-25 15:37 , Processed in 0.133122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