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无意看到成都大学党委书记毛洪涛的新闻,顿时感觉心理成长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无关年龄大小。
很多四五十岁的人甚至年纪更大的人心理都尚不健全而且极其脆弱,导致心理脆弱甚至不健全的原因有很多外界的压力,但是其根本原因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途径安慰自己这颗孤独的心,而唯一能长期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他人的帮助都是短暂的。
终归究其缘由是个体生命的空间密度没有经历足够,并与年龄大小无关。
很多人一大把年纪了,依然活的浑浑噩噩麻木不仁,而很多人年纪轻轻却活的通透。
问题的关键没有想明白两个为什么。
1.为什么而活?
2.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为什么而活?
首先要想明白是为自己活还是为他人活?
选择为自己活的人会比选择为他人而活更容易得到快乐。因为当你把别人所期待的生命负担强加在你自己身上的时候,你会发现每个人都是独自生命个体,很多时候你付出的力量比羽毛都轻。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无关他人。
不要太看重自己存在的意义,也不要轻视活着的本身,要做的就是坦然接受当下的每一刻。
今天有心情能笑就笑,搞不好明天的意外就会让你哭,当明天意外来临使你痛哭的时候你就敞开了哭,后天也许惊喜再等待你。
无论是哭是笑,坦然接受尽情体会就好。人生体验就是哭哭笑笑喜忧参半,如此才算体验淋漓尽致。
同时永远不要活在别人的眼里嘴里,一定要活在自己的心里。
很多时候我们会特别在意他人的看法和目光。
如果你能坦然接受他们的看法和目光并且重新打造自己这样最好,如果接受不了那么就选择放过自己不要在乎。
我清欢我独自欢欢,我是欢欢也叫清清。
清清欢欢欢欢清清的内心强大独自活着。
可是很多人做不到为自己而活。因为承担的角色太多了。为人儿女的角色,为人夫妻的角色,为人父母的角色,为人上下级领导的角色,为人主客体的角色等各种角色。
无论哪一种角色,一旦背上就被道德捆绑定义了人生该履行的职责。
倘若你想明白自我是一个独立个体,他人亦是独立个体的时候,选择性随心随性的履行职责或许你会感觉轻松很多。
记住,多为自己活少为他人活。
自私留给他人言语,欢喜留给自己心情。
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从生命最终消亡的历程来看,活着最终死亡是没有意义的。其意义在于体验生命的密度广度和深度。
做一个敢爱敢恨的人,爱了就是便爱了,想恨也就便恨了,随心随性。
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小说中开篇就通过列文在思考生命的意义。开篇就写最害怕的就是这一生都没有真正活过,列文通过生活的琐碎一步步探索人生的意义。直到他经历亲人哥哥去世又经历儿子出生的生死接替过程,他才明白到活着的意义在于体验,体验新生命带来的快乐,体验逝去亲人带来的痛苦。
但是直到体验密度足够丰富之后他才发现,心却变得更加空洞了,那一刻他才明白,真正该修的还是自己的心,因此文末是心归于宗教。
宗教是什么呢?
是一种心灵寄托和信仰,当你的心在具体的人事上得不到反馈时,寄托在虚无缥缈可以随心所幻的宗教是才会活的宁静。
在我看来,归于宗教其实就是归于自我本身。
用可变幻的宗教教条去应变自我内心的波澜。
所以为什么而活?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其实都是自我本身,解决自我内心的一切障碍。我为自己而活,我活着的意义是我自己。
我不想活着的意义也是我自己,毛洪涛其实他也是再为自己而活并选择不活,活着不活着都是他自我意义的本身。
我替学术界可惜,我替他亲人可悲,但我又叹这无聊的世界充满了无数辨不清是是非非。
生而为人,记得做自己。
想笑便笑想哭就哭想爱就爱想恨就恨吧。
想死还是晚点吧,生命的密度体验深刻之后可能就不会想死了,而是不得不死了。
最后,期盼毛洪涛安好。
世界美好,当应及时体验。
原创: 邓友连 勿思勿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