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5431|回复: 0

滕王阁的文化咏叹

[复制链接]
     

130

主题

9

回帖

773

积分

版主

积分
773
发表于 2019-3-10 21:54: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成为长兴网会员,结交更多长兴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作者: 邓涛
IMG_20190310_215134.jpg





    或许是王勃的锋芒,我们几乎不记得了唐宋散文大家韩愈先生也曾为滕王阁贡献过精彩的文字。韩愈是个胖子,文章也写得厚重,虽然王勃的华丽之辞在先,文起八代之衰的韩先生并不掷笔避讳,这是大师的精神,他在宜春任袁州刺史之时,为滕王阁的重修写记文,以追忆开篇,云:“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

    好阁无好运,多舛的一千三百年的记忆,毁与修之间,折腾了二十九次,值得一提的是,一九二七年处死滕王阁纵火犯的竟是文化巨匠郭沫若。我实在想不出在地球上还有哪个建筑像滕王阁这样屡屡遭殃地仆倒,又屡屡咬着牙关站起。不知王勃是否嘴快把人杰地灵说得太早,我曾牵强地说重修之人杰也,再建之地灵也。一个民族的玩劣和倔强在楼阁的命运中对峙,仿佛映照出这块土地上兴衰荣辱,我们眼前的滕王阁虽只有二十年的落成史,却依然临江长吟着古风。

    长长的岁月里,委托秋风迎送来来往往的客,登高阁以吊古,倾肺腑以抒怀。在飞轩累榭,回廊并抱之地,他们或饮或品,或歌或舞,或赏或吟,不断地给滕王阁累加文化的积淀。它反复地重建使滕王阁的风格也在反复的变化,宋元朝的滕王阁,我们还能从流传下来的图画中能见到它的风骨,唐阁的富丽甚至兴废最多的清阁不少模样只能在诗文去回想,但文人们的雅集使西江第一楼充满了人文的气质。

    如今的滕王阁展现给我们的是宋式古阁的俊美,在这里不得不说起让我们敬仰的粱启超的公子梁思成先生,他对中华民族的贡献随着城市现代化的进程无疑将进一步得以显现。他的妻子著名诗人林徽因是让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众多泰斗倾心的才女,尤其林徽因在徐志摩和梁思成之间,郑重地选择了后者为自己所倚靠的终身伴侣。梁先生是求真务实之人,为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呕心沥血,一九四二年五月,梁思成路过江西,根据天籁阁旧藏宋画底本,参照唐代营造法式,绘制了《重建滕王阁草图》,原来准备在抗日战争胜利后重建,谁知一等就是四十余年。当我举头仰视滕王新阁“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的雄势之时,不免一声感叹,梁先生的草图依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惜他没有眼福看见,他的妻子也无法为新阁咏叹。

    有唐以来,从白居易、杜牧,到欧阳修、王安石、朱熹、辛弃疾、文天祥,至唐伯虎、李东阳、朱彝尊、曾国藩都感怀于滕王阁,滕王阁集结了来自不同王朝的一个个掷地有声的名字,这个充满文化人格的精英团队让我们折服和肃目。虽说《马当神风送滕王阁》中的王勃依然是独占魁首,但有几首诗,我依是爱不释手,如唐诗人李涉的《重登滕王阁》:

    滕王阁上唱伊州,二十年前向此游;

    半是半非君莫问,西山长在水长流。

    我曾偶尔翻阅到朱元璋在鄱阳湖大败陈友谅之后,在阁上设宴庆功时所作一首五言,尽管有些粗糙,却有布衣天子的王者之气:“雪压竹枝头,虽低不着泥;明朝红日出,依旧与云齐。”

    滕王阁是我生活的这个城市的文化脊骨,也是符号,在湿漉漉的江南巍耸着。远行人遥见了滕王阁,心就踏实了,因为知道家就在前方。不能没有它,否则找不到让我们自信的文化依据,甚至仿佛会丧失一种文化的知觉。





    南昌。一个被水喂养的城市,它的模样就挂在我办公室的墙上。人们每天都会幸福地看着它享受阳光和水的荡漾,在水与城市的交融中,滕王阁像一枚别致的胸针。是这座高阁引领青云谱道院(八大山人纪念馆)、绳金塔、万寿宫、佑民寺等组合成这个城市的传统文化群落。

    滕王阁最初的功能是舞榭歌台,正所谓佩玉鸣銮歌舞地。李涉诗中所言的“唱伊州”,也是从新疆哈密地区传人大唐的伊州曲。高阁之上的演出华美的场景应该在唐朝,而绝纶之笔的却是明代,因为江西出了个汤显祖。

    台湾作家白先勇先生痴心于昆曲和舭丹勃,在全国各地巡演,但我困惑为何不在滕王阁上演一场?《牡丹亭》数百年的风靡之风由滕王阁起。

    公元一五九九年,重阳。

    庆祝滕王阁新修落成的大典隆重举行。明王朝予以高度重视,当朝宰相张位莅临现场,江西巡抚王佐在滕王阁举办招待宴会,府县各级领导应邀观演,当然最引人注目的是东方莎士比亚的戏剧泰斗汤显祖先生。家传户诵的《牡丹亭》是一部美丽的诗剧,展示“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的汤氏戏剧的风骨,几令《西厢》减色,大家皆陶醉在那天演出的浓厚氛围中。汤先生也是兴致昂然,欣笔题诗二首,以示莫为戏剧成就而忘却他著名诗人的身份,日《滕王阁看王有信演{牡丹亭)》:

    其一

    韵若笙箫气若丝,牡丹魂梦去来时。

    河移客散江波起,不解销魂不遣知。

    其二

    桦烛烟销泣绛纱,清徵苦调脆残霞。

    愁来一座更衣起,江树沉沉天汉斜。

    包揽着诗书画词歌舞戏于一身的滕王阁再也不是听戏赏歌之地,在我登阁不断地体会传统文化直击心灵的神韵时,会有种渴望,滕王阁上再现盛唐风范,或是重演《牡丹亭》大戏,这是滕王阁的文化情结。

    名篇常悬滕王阁,墨家自然不甘落后,刚劲而有韵的东坡版《滕王阁序》与赵伯骑的滕王阁图有“双绝”之举,米芾、赵孟烦、董其昌、文徵明等众多大家亦挥毫王勃序。

    大师们用书法线条来向一个天才致敬,王勃序中虽有欺世之笔,但不妨碍向这位天才脱帽礼赞。只可惜北部湾的海浪终结了王勃的凡尘之旅,据说越南还有王勃的墓,天妒其才,短短的命折了,却把他人生中最精彩的一笔留在了南昌,“落霞齐飞与孤鹜,秋水共长天一色”永存人间。我在《豫章人氏》一诗中深情地吟哦:王勃刨尽腹中的文字/押上滕王古阁,这枚精致的引首章/让中国文学世代收藏。

    王勃始,中国文化先贤们以一种合力将滕王阁推向了文化之阁的地位。





    滕王阁上聆听赣江风涛,聆听王勃对一个城市丰富的情感,那激昂的文字代代传染,让我们没有理由不爱这个城市。滕王阁是深沉的,它矗立就是文化的坚守,大凡文化人都愿亲昵滕王阁,熏陶在传统文化的怀抱中。

    白石老人。

    因为南昌有八大山人和滕王阁,他来了。齐白石诗书画三绝,天下尽知,然而南昌之旅是他的悟诗之程。

    他感慨这座城市自曾国藩去后,文风寂然,于是,他登滕王阁之后想写诗,在与诸弟子的诗会中,他认为不能为诗匠,必须要有自己的风骨。

    余光中来到滕王阁,用自己的语言深情地朗诵他的名闻天下的诗章《乡砌,似乎有着特别的意义,让著名画家冯大中先生也止不住泪水。乡愁是血缘,文化也是血缘,是乡愁不可遗缺的部分,这对每一个中国人都是相通的,是两岸同胞割舍不了的情结,它洗不尽,也剥不掉。滕王阁超越黄鹤楼、岳阳楼的在于它更为深厚的传统文化精神,而余先生乡土气息的表白是承接,是中华文化光辉的步履。他视南昌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故乡,《滕王阁序》就是文化,召唤他们回来。

    滕王阁之下已是中国味十足的书画古董街,亦是我休闲之地,无数次从阁边走过,滕王阁是这个城市修筑的,同时它又筑建起这个城市的人文精神和魂魄,只有在滕王阁你才可以触摸到南昌的文化脉落。尽管每朝每代滕王阁的形象都不尽相同,却拥有同一个名字,这是滕王阁独特的历史经历,对屡毁屡建的高阁会有一种感想,中兴则楼起,乱世则楼塌。

    不是吗?

    书画古董街同时被命名为楹联一条街,我邀请书法家朋友抄录过曾任江西巡抚的刘坤一先生的一副对联,也算是对滕王阁久远记忆的点睛:

    兴废总关情,睹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如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兴海燕广告有限公司 ( 浙ICP备05002028号-1 ) 浙公网安备 33052202000101号

GMT+8, 2024-11-23 17:47 , Processed in 0.096106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