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5894|回复: 0

乱世帖 ‖ 作者:邓涛

[复制链接]
     

130

主题

139

帖子

77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73
发表于 2019-5-26 16:46: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成为长兴网会员,结交更多长兴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叶冰 于 2019-5-26 16:56 编辑

         乱世帖

                       作者:邓涛

       陆机的苦脸

   
从家乡出来的那一天,陆机兄弟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父亲陆抗病故,东吴的命运进入倒计时,晋朝的军队踏着陆机兄长阵亡的身体开赴东吴,祖国投降。弟弟们陪伴陆机隐蔽在晋王朝巨大身影的角落,枕典席文,只顾读书。陆机爬到小昆山顶,望着滚云和奔涌的溪水,仿佛还在一场战斗里。他沉浸在家族的光荣史,仍然喜欢万马奔腾的生活,手中不只有支追琢入妙的笔,还需要一把弓,射落苍穹的雄鹰。陆机认定自己不会是一位自然主义者,十年,他再也坐不住了。
陆机领着弟弟操着浓重的南方口音,走在洛阳熙攘的大街上,尤其陆机身材高大,声音洪亮,引起路人侧目。陆机心里明白,祖父陆逊、父亲陆抗是故国不可逾越的战神,现在不再是东吴土地上呼风唤雨的陆家。北方人保持着心理优势,都城权贵的目光依然携带胜利者的轻蔑,他们不过从南方来的“貉奴”。陆机兄弟以惊世之才擦亮了洛阳人的眼睛,伐吴的重要策动者太常张华此时是陆氏兄弟的伯乐,赞许陆机才气太多,或许这是陆氏兄弟作为洛阳的寄宿者唯一可以挥霍的东西。整个洛阳以一睹陆氏兄弟为快,他们仿佛成了沦亡的东吴最后的脸面。南北方在文化观念、生活态度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与冲突,傲慢的陆机可以挖苦左思,反讥潘岳,在投身失所中必须向一个王朝示弱。尽管有弟弟和几位贴心的朋友,但他精神上很孤寂,沸腾的才华有时会忽然冷却为身在客乡的极度自卑。那些歧视的眼神里,他们仍然是晋朝灭吴一役的战利品。好友劝他回到家乡去,陆机很倔犟,文人总是有政治上的期盼,眼前的晋朝,司马家的孩子们打成一团,他相信乱世出英雄。陆机不断投靠权贵集团,也亲眼目睹这些权贵集团的崩溃,自己也是大祸临头。
帅气的司马颖不但拯救了他,还委以重任,陆机得到与祖父、父亲同等的职位,先人的基因在体内躁动,壮阔的家族史鼓励着他,陆逊的夷陵之战、陆抗的西陵之战史诗般历历在目,陆机写诗擅“拟古”,他想在战场上复制家族最光荣的一幕。又有好友进言,阻止他挂帅,但他仍然满怀东南豪门的家族记忆出发了,殚精竭虑地统帅一支北方人的军队。将领们心怀叵测地看着这位南方来的文人穿上厚重的铠甲,鼓声相闻数百里,陆机摆出的宏伟阵容只是空泛的外表,他根本就驾驭不了这二十万兵马。与陆机对阵的是八王之中最具司马家遗风的王爷司马乂,太安二年(303年)八月,司马乂挟惠帝在洛阳建春门外以少胜多,大败陆机。同样是古代战役的范例,打得悲壮,也打得窝囊,陆机没有重现祖父和父亲的光芒,司马乂太能打,如小刀切肉,陆机庞大的军队顿时摧枯拉朽,乱蝇无主。一战下来,司马颖一方死亡七万余人,将士尸首如柴薪横七竖八地堵住七里涧的水流,被斩杀的大将达到十六位,司马乂毫不客气地将他们的人头悬挂在洛阳城铜驼街示众。
八王之乱,大地荒芜,人丁凋零,这么一个乱世并没有诞生英雄,陆机救世的理想也彻底覆灭了,他从家族的高台上跌落下来,跌得很惨。洛阳城里,谗言四起,他像一个罪人,陆家的罪人,东吴的罪人,晋朝的罪人。司马颖决定杀他,还决定杀他的弟弟陆云、陆耽以及陆机的孩子。
一介书生,委身于乱世,屈庸人之下,悲剧的来临只会提前。陆机的生命停止在他的中年,死于一个时代,统一后的西晋存世37年,比陆机的寿命还短。他跪下的一刻,怅怅之色,狼狈不堪,有人讥讽他:闭门苦读的十年,难道没读兵书?其实最大的问题出在司马颖本人身上,不能因人而用,方酿成大难。一个高过西晋天空的人跪在大地上,山河顿时露出一副惊愕的表情,激风断树,浓雾弥漫,上天为他举办了一场隆重的葬礼,迷离的大雪堆积一尺,单薄的西晋在彻骨的寒意中瑟瑟抖索。生活远不是华丽辞藻,他拖着沉重的脚挪向生命终点时,才感到山静日长是一种幸福,他怀念背弃了的故土上那动人的鹤鸣。晋王朝转篇到下半册东晋,在湿润的故土上,王羲之、王献之、谢灵运、陶渊明齐刷刷地在陆机身后出现了。
北宋徽宗皇帝赵佶从西晋翻找出一封牙色麻纸的书柬,秃笔枯锋,未署名款。这辗转来自西晋的八十四个草隶字体,恍如天书,大部分字无人可解,但赵佶认定是陆机的手书,他似乎感应到陆机清淡质朴的气息。这封信写给的是一位生病的朋友,更像是写给一个生了病的时代。宋徽宗很认真地在卷前提写“晋陆机平复帖”,并钤上双龙圆玺。只有陆机才能代表西晋文化的最高水平,和他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就会附着神性的光辉和力量,换个人都显得没趣。
这封最早的纸质书信原件,是西晋人留下的唯一手迹,来自大文人陆机,很有一些见字如晤的感觉,像是扑朔迷离的西晋时局下,陆机的一张苦脸。这组诡秘的汉字躲过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动荡,甚至躲过了时间,没有烂掉,这不仅是纸张的奇迹,仿佛陆机的魂就藏在给朋友的这封信上,那些古怪的字像光阴的密码幽灵般地通过1700多年的坷坷坎坎。
漫长的时间跨度之后,八十四个字等到了知音,终于可以在启功先生的释解中读懂一位精神上的流亡者亲笔写下的信:“彦先羸瘵 ,恐难平复,往属初病,虑不止此,此已为庆。承使唯男,幸为复失前忧耳。吴子杨往初来主,吾不能尽。临西复来,威仪详跱。举动成观,自躯体之美也。思识量之迈前,势所恒有,宜称之。夏伯荣寇乱之际,闻问不悉。”《平复帖》成了章草过渡今草的纸本孤证,荡漾着书法流变的气象,奉为法帖之祖。历史开了一个玩笑,一封日常的书柬完成了陆机梦寐以求的镇国之愿。

mmexport1558692941034.jpg


吊在笔架上的大唐

2019年元月的寒意里,深藏台北故宫的《祭侄文稿》出现在东京国立博物馆,顿时民意沸腾。
颜真卿突显的名字边,大家排起了长队。颜太师就在前方,拓片上的颜体是他一步步在走,踩下去就是岁月大碑上的一个字。颜真卿死时,房梁像笔架的横杆,颜真卿吊着,直挺挺的,两只垂下的脚像他习惯用的硬毫。
读多了颜真卿的帖子,脾气会生得和他一样刚烈。皇上觉得老头越来越顽固,一副义正辞严的楷书形貌,他不喜欢。对颜真卿有看法的远不止皇上,从杨国忠到卢杞,几乎每一任权相都不喜欢他。雄阔的帝国变得猥琐、自私,等不及快八十的老翁能够安静地寿终,急令他前往叛军的营帐宣抚。
一辈子用正锋写字的老人准备了这场死。朋友劝他,朝廷也在激烈讨论,追赶颜真卿的马终究没有赶上。
颜真卿觉得背后有一束目光顶着,使得腰杆更加硬直,似乎堂兄颜杲卿和侄儿季明始终没有离开。公元755年12月,安史之乱爆发,唐朝失去了浪漫,在充斥暴力的江湖,河北诸郡纷纷倒戈,独颜氏兄弟踏着支离破碎的尸体努力抢回一个完整的唐朝。同样是面对叛军,颜杲卿太能骂了,安禄山浑身颤动,先杀季明,再用铁钩勾出颜杲卿的舌头,割断。这是大唐的一张嘴,尽管口齿已经模糊,依旧含血痛骂不止,直到气绝。
若干年后,轮到颜真卿,眼前是另一股反叛势力李希烈,欲活烧颜真卿相威胁,颜真卿脾气上来了,圆眼怒睁,老筋暴起,宁做激起万丈光芒的干柴,硬是往火里跳。果是真卿,不枉一直被人喊作颜清臣,诱惑和恐吓在不做奴书的颜体前显然徒劳一场。死亡一天天逼近,颜真卿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楷书是颜真卿的处世法则,不亢不卑的人生立场,从颜体楷书不取姿求媚,每一笔都是道德君子的骨头,契合中国人的大国心理和传统的价值观念,他喜欢让人刻在碑石上,其笔划犹如筋骨,其字形似厚沉的城砖,垒起一种宏大的气象。颜体楷书是很多中国人的童年,学写字,也学做人。
颜真卿在扣留期间,保持着赴死的勇武,早上起来,梳理头发、胡须,将衣冠弄得整整齐齐,每一天都当成生命的终点。他认真安排身后事,修书给孩子做了适当的交待,为自己做墓志,干脆也来篇祭文,写到“祭”这个充满神圣感的字时,手不免微微一颤,他想起《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那年,终于寻到颜杲卿的残肢和侄儿颜季明的头颅,他取来一张稿纸,准备为侄儿起草祭文。他还是孩子,颜真卿的嘴唇在蠕动,那张纸宁静地平躺在桌上,恨而急书,悲而凝缓,他那张尤如颜体楷书的方正大脸抽搐着。艺术在无秩序的大地上扮演了独特的角色,颜真卿本人对手稿的行笔饱含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触,做人与书写都讲究法度的颜真卿,内心浊浪奔涌,凄雨相袭。行草的表现力更多在于即时状态,稳健的颜体再也掩饰不住苍凉的苦痛,他浑身不适,像是杂乱的刀光蹭着他的肌肤,伸进他的骨头。生命的痛觉在凌乱与克制中透射出来。以楷书见长的颜真卿却创造了行草领域的奇迹,他乱了的心绪容不得精细地构思文章,孤愤、哽噎状态下的复杂情绪带来异质化的表现,记录下安史之乱残忍、悲壮的一幕。写完了,手臂忽然剧烈地抖动,他长吁一口,泪眼朦胧。不知是哪位心细的高人将它偷偷收起,为中国书法留下一道夺目的光辉。
纸寿千年,这张长75.5厘米、宽28.3厘米的纸片突破了时间的极限,放大了文化的宽辐,它经历过安详的和平年代,又接受了苦难的对外战争洗礼。东京国立博物馆将它隆重展出,1260多年前的战争还在这张小小的纸片上,中国人和日本人都被代入到颜真卿的意识中,跟随着他的笔势起伏、删改。人类是躁动的,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体验,查考动荡的时局中那些分裂的灵魂,人心膨胀起来,可以覆盖所有的江河,人心收缩起来,就像个锥子。若说《兰亭序》表现的是性情,《祭侄文稿》则是情操,观书者陷落在前生今日的五味杂陈里。
《祭侄文稿》的背后站着外强压境的北宋,在他们看来,不能单纯从书法技术和行文水平来认识《祭侄文稿》,它是大唐的血泪,关于战争、生死与人格,大义高于一切。颜真卿被吊死了,叛军保了他一具全尸,唐朝三军恸哭,虚伪的皇上废朝五日,帝国需要一个忠君的榜样。约300年后,黄庭坚找到了他的遇难处,见颜真卿的书法遗迹,大悲:“余观颜尚书死李希烈时壁间所题字,泫然流涕。鲁公文昭武烈,与日月争光可也。”祭,这个庄重、浓烈的词汇,因颜真卿本人的身死,将《祭侄文稿》的意义推向更为崇高、悲壮的境界,颜真卿以生命为代价续写了一部英雄的受难史,仿佛也看到了颜真卿本人波澜起伏的生命迹痕。《祭侄文稿》的落款“子孙保之”是一句意味深长的叮嘱,蕴含的使命意识超出了书法本身,使一份草稿上升为家国精神的象征和民族记忆。后世王朝都不会浪费这个千古难寻的案例,宋人把这张纸片藏进内府,清人请入皇宫,乾隆、嘉庆恭敬地盖上玉玺。北宋文化界的权威曾经纷纷表态,欧阳修评价颜真卿:“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苏东坡讲得干脆:“诗至于杜子美,书至于颜鲁公。”
大唐盛产名帖,一纸草稿是壮丽的山河里暗黑的伤疤,隐秘着泪渍、痛以及沧桑世道。

mmexport1558692906277.jpg


一封信札的流传

杨府的公子疯了。唐朝的最后一年,这则消息依然是重磅新闻在坊间不胫而走。本来疯算不上什么稀奇事,这年头到处人头滚地,横尸遍野。即将改朝登基的朱温就毫不手软的弑帝,还一口气将众多朝臣投尸黄河。杨府的公子是大名鼎鼎的杨凝式,京城的人视其墨迹如宝,府上的老爷杨涉荣升宰相还没几天,公子杨凝式竟然疯了。府里的事无不牵扯这摇晃的天下,这不,杨涉率群臣向朱温送去大唐的传国玉玺,壮阔的唐朝就此闭幕。
忠厚的杨涉很快又被朱温拉去当后梁的宰相。杨凝式矮小的身影重新出现在街市上,精气神如往常倍足,人们面面相觑,杨公子的疯病好了?
一切都在于活下去。
疯是杨凝式的生存哲学,用这么一种人生的样式回答现实的挑衅。都在时代的大轮上爬行,看过太多血淋淋的辗轧,一个个短促的王朝像一台台绞肉机,充满着暴力和强权。每一天都是岌岌可危的,在反抗、撕扯和妥协中,他选择了疯,人心不可直视,他疯得不成体统,带着复杂的心理状态伪装在劣迹斑斑的五代,他的行为,包括书法姿势都要像合格的疯子,有时连他自己都觉得真是疯了。他是很好的演员,总是恰到好处地间歇性发作,对疯的理解和提笔写字一样,到了骨髓。
纵然是乱世,还有一些安静的墙伫立在梵音深处。叠嶂的山峦深处隐蔽着一座座庙宇,杨凝式不断地前往,也是一种精神的逃离。
他喜欢这些墙,疯劲一上,敞开情怀,像个顽童,提笔就在墙上涂写,往高处落笔,他需要点点脚,疯得开心,过瘾,似乎此刻才有归属感。疯者,当然顾及不了太多裹脚布似的法度,横风斜雨,随手信得。他疯写了一面又一面,让黑色的点线在墙体上速生。一时间,大小寺观忙着洗壁刷墙,他们相信“杨疯子”会不期而至。艺术与生活本就是浑然一体,我心即佛,统统放逐在墙上。杨凝式愣愣地看着,嘴角露出舒适的笑意,墙是一块魅惑之地,似乎只有墙才能提供足够的空间挥霍生命的蓬勃和想象,大家围观他的草体,仰视着一种坚固的信念。这些墙保留着五代高贵的文化纹理,跟随杨凝式硬朗的身躯穿过虎狼成群的碎裂的五代。
从尚法的唐朝一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像是从刀尖上走过,最后杨凝式寿终在宋朝的门口。大部分墙体熬到了黄庭坚的到来,他急切地看了一面又一面,惊于这耀眼的文化景观,感叹杨凝式生命的印痕:“无一不造妙入神”。
时间击败了这些墙。
墙体最终逃不过倒塌的宿命,对杨凝式品格上的非议也像飞扬四起的灰土。人们想起当年那位杨公子诤诤有词,劝其父“一臣不事二主”,杨涉慌乱不已,朱温耳目混迹群臣之中,一旦探知,满门遭殃。杨凝式顿时以疯障眼。父亲杨涉给朱温当宰相,三年不作为。而杨凝式朝秦暮楚,坐满相继五个王朝的官员。
疯是他内心矛盾角力的爆发,这除不去的病根,每次想起都会神经悸动,甚至在庄严的阅兵仪式上,他忽然咆哮,像受惊的马,天空只回荡他歇斯底里的喊叫,所有既定程序无法继续,因为他是才华横溢的杨凝式,王朝显得格外宽容,活动停止下来,请他立即静养。
杨凝式从当公子那时,一疯成瘾,疯得像个神仙。一封短信暴露了他的本相,他是那么松弛、散淡。
叶子一摇,秋天就来了,阳光略带清凉。一顿饱睡,惺忪地睁开眼,慵懒地伸伸腰腿,难得的安详、宁静。肚子有些饿,空腹待食,下人送上一盘出炉的韭花,新鲜嫩稚,生活竟有这般好滋味,心境高远晴好。杨凝式似乎不应该这么多礼,况且他向来不喜欢尺牍,或许在午睡的梦中去了一趟魏晋,手痒痒,找来一张白麻纸便条,想着给馈赠韭花的人写封信。
“昼寝乍兴,輖饥正甚,忽蒙简翰,猥赐盘飧,当一叶报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羜,实谓珍羞,充腹之馀。 铭肌载切,谨修状陈谢伏惟鉴察。谨状。七月十一日,状。”
所有的高官厚禄都是杨凝式人生的假相,他只是贪图一个快适的午后。收信人还不清楚用韭花无意换来的六十三个字对于书法史意味着什么?只觉得捧着了整个秋天,不,是杨凝式书法人生中最灿烂的一个秋天。乱世缝隙间的恬静,韭花香来自大地,他闻到了一股田园气息,这是杨凝式梦寐以求的生活方式,他的心灵还在返乡的路上,一盘韭花满足的是精神上的饥饿感。很快,这封信被一位南方人买去,一封信札进入到宽阔的时空,每位获取到它的人都像是收到那个午后,宋徽宗赵佶、宋高宗赵构、董其昌、乾隆、罗振玉......他们闻到从五代飘来的韭花香,似乎肚子也有点饿,嘴开始馋了。此信行楷,走笔深得兰亭之意,融汇毕生所学的欧阳询、颜真卿的一些技术,在字体结构、章法的留白布局上出新,不失个人面貌。一张薄纸比厚实的墙更坚忍,他们想起那些轰然倒塌的墙,在动若走蛇的杨凝式和静如止水的杨凝式中间审视,他遗存至今纸本墨迹只有四件,楷、行、草皆有,且风格多变,杨凝式的人性似五代的国土,分裂者。
韭花香涤荡了许多杂质,包含杨凝式的疯病和种种质疑。杨凝式活到八十二岁,挺过了嗜血者的时代,对于中国书法是多么成功的一件事。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一回头,第一个站在他们面前的就是杨凝式,如门下弟子无不俯首。我心即佛,正是这个“疯子”以病态的奇逸将尚意的精神导入北宋。因为杨凝式,书法史多了五代这个单独的章节。没有将这个短促的时代一笔略过,聪明的杨凝式将身后事安排在一个个汉字里,让我们在多个立面中看他一时疯,一时静。


mmexport1558693787845.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兴海燕广告有限公司 ( 浙ICP备05002028号-1 ) 浙公网安备 33052202000101号

GMT+8, 2024-4-27 21:04 , Processed in 0.076529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